
大家为啥这么关心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这部片子呢?不光是因为大家喜欢它,被里面的角色打动,更关键的是,这部片和以前那些大卖的国产动画以前那些卖得好的国产动画,多多少少能看到点好莱坞、日本动漫或者电子游戏的影子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却把观众拉回到了
这部片子能火起来,它可能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,整个国产动画电影产业都可能跟着变。我们看到的可不只是一部电影票房逆袭那么简单,这很可能是一个行业要变的信号灯。
自从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大赚特赚之后,不少原来只拍真人电影的公司也心痒痒,想试试动画电影这潭水。但是,听说《哪吒》花了5个亿的成本,这个数字一下子就把很多人吓退了,不敢随便尝试。在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出现之前,大家总觉得那些顶尖的动画大片,都是花时间长、成本特别高、做起来特别难的活。《哪吒》那种靠砸大钱赚大钱的路子,真不是谁都敢跟着走的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就不一样了,它给大家指了另一条道:不用花那么多钱,也能赚大钱!虽然这片子没明说花了多少钱,但圈里人估计,成本大概就在6000万人民币左右。这个数字,比大家原先想的可低多了。如果线亿(现在猫眼专业版是这么预测的),那算下来,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赚钱效率,甚至比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还要高!
这个投资回报率,对市场的刺激简直太大了,足够引爆一轮投资热潮。它能让那些本来就有点心动想试试动画电影的传统公司,想法更坚定了,胆子也更大了。看看最近几个月的电影备案公示,就能发现一些苗头。比如正午阳光准备搞动画版的《琅琊榜》,幸福蓝海备案了动画片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,华谊兄弟要改编漫画《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》,爱美影视则把马伯庸的小说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也备案成了同名动画电影。
这些传统影视公司跑来拍动画片,他们讲故事、弄内容的经验是强项。不过,短板也很明显,就是做动画的技术可能不太行。虽然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主要是靠好故事、好角色和深刻的主题赢的,但动画片毕竟要靠画面说话。如果技术底子不够硬,这些新入场的公司,很可能得先交点“学费”,摸索一阵子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为啥能花这么少的钱?主要不是因为它做得差,而是人工便宜。它的制作团队人数多达600人!只是这些人里面,没什么大明星,没人敢狮子大开口要天价片酬罢了。
从艺术价值和商业成功来看,这些动画师绝对值得拿更高的报酬。相信随着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票房一路逆袭,随着更多传统公司加入动画电影大军,随着动画片产量不断上升,动画师们“为爱发电”(意思就是光凭热爱,钱不多)的情况,应该能慢慢变好。
当然,很多自发为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叫好的影迷们,更关心另一个连锁反应:打造一个“中国奇谭宇宙”,可能不再是做梦了!首先,《中国奇谭》里其他短片,很可能要拍成长片了。当初和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一起备案的,还有讲狼少女和人类少年跨物种友谊悲剧、探讨身份认同的《林林》;有讲乡村男孩童年幻想、展现乡村变化和成长思考的《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》;还有讲一个较真儿大爷误入小妖怪聚会的《小卖部》。
跟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一样,是由它的短片导演於水继续负责创作,这三部长片也计划由它们原来的短片导演杨木、刘毛宁、顾杨分别接手。大家不用担心,导演的个人风格肯定会保留下来。另外,《中国奇谭》第二季的动画短片集,今年6月也已经备案了,包括《刑天》《今日动物园》《拜山》《如何成为三条龙》《大贵人》《大鸟》《三郎》《耳中人》《小雪》一共9部新短片。
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票房大翻身,让“中国奇谭”这个招牌的价值又往上猛蹿了一大截。要把这个IP做成像漫威宇宙那样的系列,步子肯定能迈得更快、更稳了。
很多人看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从电影一开头看到“上美影”(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)那个标志时,就有点感动了。这个厂标学的是漫威,把上美影以前创造的十几个经典动画角色都聚到了一起,像《大闹天宫》的孙悟空、《哪吒闹海》的小哪吒、《天书奇谭》的蛋生、《宝莲灯》的沉香等等。当时电影院里,坐我旁边的一位妈妈还特意跟儿子说:“这些啊,都是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”。
这话听着,其实有点让人不是滋味。虽然我们总说“你永远可以相信上美影”,但这个老牌动画厂,其实早就被追光动画、华强动漫(做熊出没的)、彩条屋这些新冒出来的公司抢走了风头。自从1999年的《宝莲灯》之后,上美影就再没拿出过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大片。要么是把老片子翻新一下,要么是继续做“黑猫警长”、“大耳朵图图”这些老IP的动画剧集或者续集,要么就是像《斑羚飞渡》那种艺术味很浓、但不太大众的片子。
几年前《大圣归来》带火的国漫热潮,上美影没赶上趟。或者说,一直坚持“中国动画学派”老路子的上美影,可能不太看得上去凑那个三维电脑动画的热闹。确实,这几年能持续卖座的国产动画电影,全是三维的,特别是用美国那套技术来讲咱们中国的神话故事,好像特别管用。
再看看二维动画这边,《大鱼海棠》的续集等了好久也没见着,《大护法》导演不思凡的第二部作品《大雨》,口碑和票房都栽了跟头。好不容易又出了一部画面超美的《伞少女》,结果票房连2000万都没过。《浪浪山小妖怪》可不一样,它不仅打破了之前《大鱼海棠》保持的二维动画票房纪录,更重要的是,它让人们看到,用二维的手绘方式,也能把咱们中国的传统美学展现得那么惊艳,那么动人。这可以说是“中国动画学派”沉寂了二十五年后,赢得的一场最痛快、最全面、最让人服气的胜利!
它用看起来简单、实际上画起来又慢又费劲的十几万张手绘图,讲了一个特别能打动人心的故事。它的票房成功说明,中国观众看动画片的眼光并不单一,并不窄,不是只有那种特别漂亮的三维人物(现在很多三维动画里,人物都做得像偶像明星或者网红脸)才能吸引人。只要故事足够打动人,中国观众是完全可以接受动画电影有各种各样的视觉风格的。
如果只有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一部片子爆了,大家可能会觉得是运气好,是个孤例。但同一年里,紧跟着又爆了一部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这就没法再忽视了,这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行业趋势了。这就是一场票房逆袭引发的连锁反应,是一件可能彻底改变大家对这个行业看法的大事,一个里程碑。